分享至手机
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导向下,“机器换人”行动在全国各地高速发展,2017年11月,在央视对山东纺织企业如意集团的报道中,如意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就曾表示公司对纺纱车间进行智能化设备改造后,用工数量从万锭用工200人,一下降到15人,节省人力高达90%以上;今年9月,在央媒对东莞劲胜精密的报道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机器换人”带给我们的惊喜,劲胜公司的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表示,在装夹环节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后,节省了70%以上的人力,以前传统工厂大概需要20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十几人,直接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但是“机器换人有喜也有忧!”,从工信部一份报告中显示,目前,国内工厂“机器换人”所用的成套设备或核心部件,约七成需从发达国家引进,一套高端设备动辄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再加上进口自动化机器人不一定适合国内企业的生产,还需二次改装和调试,往往花费的时间更长、代价更高。更重要的是,比硬件投入难度更大的则是软件投入,如果企业员工技能素质难以同步提升、工厂组织管理模式不能合理改进,就令“机器换人”的红利效应很难释放和发挥。所以,中小企业机器换人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不要妄想“一口吃成胖子”,既要做到精打细算,又做到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骑虎难下,效果也就适得其反。
【 责任编辑:李豪琦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机电之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机电之家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电之家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